5月27日,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在成都隆重召開。出席此次大會的870多名黨代表,認真審議王曉暉同志代表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屆委員會所作的報告,共謀四川高質量發展大計,為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凝聚強大合力。大會召開后,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沙灣區委書記徐岳泉接受了四川廣播電視臺采訪,暢談自己聆聽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工作報告的體會,并圍繞石頭縫里如何“抓發展”、怎樣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徐岳泉在接受四川廣播電視臺采訪時說,王曉暉同志所作的報告立意高遠,總結過去五年的成績客觀全面、實事求是,部署今后五年的工作措施精準、目標明確,是一個引領性、創新性、指導性很強的好報告,更是激勵黨員干部群眾擔當實干的“作戰圖”。特別是報告中提出的“講政治、抓發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總思路和6個“新”的奮斗目標,科學描繪了四川高質量發展的宏闊藍圖和實現路徑,為沙灣區指明了現代特色農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徐岳泉說,沙灣是老工業基地,地貌特點是七山兩丘一坪,山上70%又是喀斯特地貌,長滿了石頭,那么工業城市怎么抓農業,石頭縫里怎么抓產業,這也是一直困擾著我們發展的“瀘定橋”和“夾金山”。這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抓發展是第一要務,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基本農田紅線,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和農業科技園區,為我們沙灣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讓我們的目標更加明確,信心更加堅定。
徐岳泉介紹,沙灣區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地處大渡河下游、大小涼山與四川盆地過渡地帶,多為喀斯特地貌,土壤貧瘠,不適宜傳統農作物生長。近年來,為推進產業振興,沙灣區通過反復研究、示范試種,引進適宜該地貌生長的川佛手、柔毛淫羊藿、桃樹、紅果參等特色農業,探索“石縫經濟”發展模式,帶動周邊群眾致富增收。這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這也為沙灣區的發展再次明晰了思路。
徐岳泉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大力探索“石縫經濟”,不與糧爭地,在目前已是全國最大種植基地的川佛手和柔毛淫羊藿兩大道地中藥材上擴面提質深加工,努力趟出一條“工業城市抓農業、石頭縫里抓產業”的現代特色農業發展之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綜合發展實力再上新的臺階。

川公網安備 51111102000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