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峨梯田美如畫,春耕備耕正當時。眼下正值水稻備耕的關鍵期,在有“四川七大最美梯田之一”美譽的沙灣區四峨梯田,試驗稻種、水田恢復等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為即將到來的農忙做足準備。

四峨梯田位于沙灣區葫蘆鎮四峨山村,海拔400米至1100米,始建于漢唐時期,用于軍需供糧,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這兩天,來自樂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的水稻專家和樂山市種子管理站的農技專家正忙著組織當地村民在一片梯田里進行水稻播種,而這片稻田的來頭可不小。

“這片試驗田面積在1畝左右,將對宜香優2115、樂優2137、沫軟優1316、榮勝優520等22個水稻品種進行集中展示評價。”樂山市種子管理站站長顏學海正站在田埂上,認真指導村民開展耙田、撒種、施肥、蓋薄膜等一系列工作。他告訴記者,四峨梯田是中華農耕文明的“活化石”,如何傳承好千年農耕文化?選對適宜在高山梯田上種植的水稻品種是其中的關鍵。

顏學海說,這批水稻品種由四川農業大學、樂山師范學院、樂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樂山市種子管理站聯合篩選而出,通過實驗性種植,結合其完整的生產過程,對豐產性、抗性、適應性、稻谷品質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價,最終挑選出高產、穩產、抗性強、適應性強的水稻品種,在四峨梯田進行大規模種植,不斷做優“四峨印象”高山稻米品牌。

一邊忙著挑選優質水稻品種,而在另一邊更加廣袤的梯田中,工人們正采用“小型機械+人工作業”的方式,翻整土地、夯筑田埂、清溝蓄水、割除雜草,抓緊時間進行梯田“旱”改“水”工作,力爭讓更多梯田在不久后能披上“綠衣”。
“為延續四峨梯田生命力,切實保障糧食安全,我們啟動了梯田恢復工作,簡單來說,就是將過去變為旱地的梯田重新恢復為可種植水稻的水田。”葫蘆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梁杰科介紹,通過“黨建+集體+合作社+農戶”模式,從去年10月底以來,已恢復梯田350余畝,這些梯田也將在今年全部種上水稻。

下一步,葫蘆鎮還將依托四峨梯田的生態優勢,大力發展優質高山水稻,帶動區域打造5000畝省級糧油產業基地。同時,充分挖掘四峨梯田觀光價值,依托“夢回四峨·云上梯田”文旅品牌,深入推進農文旅以及影旅深度融合發展,助力提升沙灣農業農村發展能級。

川公網安備 51111102000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