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區委書記汪秀麗前往主城區和葫蘆鎮,調研“四公一農”建設提升和鄉村振興工作。
區委副書記熊科兵參加調研。
“四公一農”建設提升事關城市品質和民生福祉。來到沫若文化廣場城市驛站項目、商業街智慧公交站臺項目、“銅河鼎堂”項目現場,汪秀麗詳細了解項目規劃建設情況,聽取全區“四公一農”建設提升工作情況匯報。
汪秀麗強調,高質量推進“四公一農”建設提升工作是打造“小而美、小而精”的幸福沙灣城的“關鍵一招”,也是全區廣大干部必須答好的民生考卷。要始終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緊扣發展所需、群眾所盼、文化之韻,用最高標準、最優品質規劃建設“四公一農”項目,匠心打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百年工程”。要緊盯時序節點,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強化要素保障,抓好安全生產和工程質量,以實干推動建設提質增效,確保項目按期竣工投用,早日惠及群眾。要以“繡花功”做好城市精細化管理,扎實抓好老舊小區改造、沫若文化氛圍營造、環境衛生整治、交通秩序管理等重點工作,讓“時時事事處處”托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秋收過后,葫蘆鎮四峨梯田依然是一派繁忙景象,當地干部群眾正齊心協力,搶抓有利時機,加緊進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來年春播打下堅實基礎。來到四峨梯田,汪秀麗沿梯田階梯步行察看高標準農田建設進度,詳細了解秋收產量、水稻加工、集體經濟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等情況。
汪秀麗指出,歷經千年風霜的四峨梯田不僅是中華農耕文明的“活化石”,更是沙灣重要的“糧倉”之一,保護開發好四峨梯田意義重大。要在不破壞原有梯田形態的前提下,持續推進梯田恢復工作,堅持數量與質量并重、改造與管護并重,進一步擴大梯田水稻種植面積,讓“糧倉”更豐盈。要立足高山水稻特點和優勢,做精做深水稻種植、加工、包裝、銷售等各個環節,不斷提升“四峨印象”大米品牌美譽度。要結合“農旅融合精品區”建設,因地制宜培育農耕研學、精品民宿、農事體驗等農旅融合新業態,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吸引更多市民游客“賞在梯田、玩在梯田、住在梯田”,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拓寬群眾收入渠道,讓鄉村更美、農民更富。
區領導游堃、左江川、伍剛,區級有關部門(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參加調研。

川公網安備 51111102000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