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正式公布了四川省第五次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結果,沙灣區柔毛淫羊藿新品種“中長柔毛1號”成功通過認定。眼下正在淫羊藿育苗的最后沖刺期,新品種長勢如何?效益怎么樣?下面跟著記者去現場了解一下。

8月14日,記者走進沙灣區太平鎮挹峨村柔毛淫羊藿標準化種植繁育基地,一隴隴柔毛淫羊藿幼苗整齊排列、長勢喜人,為初秋的大地點綴出勃勃生機。
“你看這個葉片,上面有灰色的霉,這個就叫作灰霉病……”育苗大棚里,樂山長藿中藥材有限公司技術管理負責人譚笑正帶領著農技人員,認真排查幼苗的病害情況,為即將到來的移栽做最后準備。

“這片柔毛淫羊藿就是我們的新品種——‘中長柔毛1號’。”輕撫著葉片,譚笑告訴記者,該品種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和樂山長藿中藥材有限公司聯合攻關3年的成果,由沙灣野生柔毛淫羊藿為核心親本,通過雜交育種培育而出,具備四季高萌發特性,并且生長周期縮短20%,10個月產量即可達到傳統品種12個月的產出水平,同時該品種的有效藥用成分中黃酮醇苷含量突出,藥用價值更高。經試驗田驗證,“中長柔毛1號”的綜合產量較傳統品種提高24%、產值增加30%,數據亮眼。

面對近年來復雜多變的氣候,基地從去年開始,對排水系統、遮陽網等基礎設施進行了全方位改造升級,并組建了專業的技術團隊擔當幼苗“保育員”,為柔毛淫羊藿創造了更加良好的生長環境。

“今年,我們的總育苗量達到了2000萬株。”譚笑欣喜地說,目前,基地“中長柔毛1號”的種植規模已達6000畝,其中4000畝由周邊群眾參與種植,形成“企業+農戶”的合作模式。依托品種優勢和精細化管理,今年該品種預計實現總產值1.2億元,同比增加50%,為群眾帶來了看得見的好效益。
談及未來,譚笑有著清晰規劃。他表示,下一步,在持續擴大種植規模的同時,基地還將深化與各級科研學院的合作,繼續在新品種研發上下苦功,為沙灣鄉村振興注入更強的“藥香”動力。

川公網安備 51111102000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