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委九屆九次全會圍繞“沫若故里·韻動沙灣”文旅品牌,提出了“一城三地三區”(“133”)文旅發展思路,科學回答了沙灣文旅高質量發展“怎么看”“怎么干”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會后,各部門(單位)紛紛表示,將立足自身實際,找準切入點、結合點、著力點,細化任務要求、完善具體舉措、狠抓工作落實,確保把“路線圖”變為“實景圖”,將文旅發展新成效轉化為經濟發展新實效。
沙灣是一代文豪郭沫若的故鄉,沫若文化是沙灣乃至樂山最大的名人文化IP。緊扣“133”文旅發展思路中——“打造沫若文化名城”這一重要部署,區旅游景區服務中心將從擦亮“名人牌”、拓寬“朋友圈”、提升“辨識度”三個維度,大張旗鼓、旗幟鮮明地傳承人弘揚沫若文化。區旅游景區服務中心主任魯明介紹,通過對沫若文化的持續賦能,力爭實現每年發布一批研究課題、形成一批研究成果、轉化一批應用場景,讓更多學術交流活動來沙舉辦,城市融入更多沫若文化元素,進一步打響“讀沫若詩、寫沫若字、演沫若劇、觀沫若景、感沫若事”的沫若文化宣傳推廣品牌。
沙灣擁有得天獨厚的文旅資源和顯著的區位優勢,文旅產業發展有基礎、有特色。在此基礎上,全會提出要打造戶外運動首選地、康養休閑旅居地、影視拍攝取景地三張“新名片”,為“韻動沙灣”提供核心支撐。為確保全會部署落地落實,葫蘆鎮黨委書記、鎮長梁杰科表示,將圍繞“文化、研學、康養”三大核心價值,深入挖掘農耕歷史文化,打造“回夢千年·云上梯田”鄉村研學旅游品牌,推出“高山林竹·醫養融合”高品質康養休閑新名片,走出一條“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養得了身心”的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不斷探索和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是培育壯大文旅產業的“關鍵一招”。立足“藥”“礦”“魚”產業發展優勢,太平鎮將著力構建產業與文旅深度融合的發展新格局。太平鎮黨委書記李萱介紹,在接下來的具體實踐中,將深化“藥”文化、創新“魚”文化、開發“礦”文化,建設川佛手文化展示中心、主題民宿、沉浸式農事體驗基地,打造集科普教育、實踐體驗、科研探索于一體的鱘魚特色研學平臺,依托沫江煤礦遺產資源激活“影視經濟”,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的文旅消費新場景。
文旅要“融得了、融得好”,需要“硬件”和“軟件”支撐。嘉農鎮將繼續以“奔跑之姿”搶機遇、“實干之勁”抓落實、“爭先之志”創標桿,寫好文旅融合“嘉農篇章”。
嘉農鎮黨委書記熊守軍表示,將按照“節奏更快、效率更高、質量更優”工作要求,搶抓“三河九島”漸次開發、鱘魚生態健康養殖及魚子醬加工園區建設、國家級經開區創建等重大機遇,打造文化辨識度與影響力的“新高地”、構建“水陸聯動、三產融合”的經濟活力帶、打通“農業+文旅+康養”復合廊道,為沙灣文旅事業再上新臺階貢獻“嘉農力量”。

川公網安備 51111102000101號